工業設計的藝術帶來的魅力
2019-03-27
蘋果iPhone 6的發售,重現了“果粉”徹夜排長隊購買的景象。許多人再次為它美妙的設計驚叫。在這個粉絲經濟的時代,產品外觀的設計風格往往是吸引消費者的最重要武器。美國產品以其充滿未來感的設計贏得擁躉,德國產品的設計往往給人充分的信任感,鄭州設計公司 日本產品則以其精巧時尚俘獲消費者歡心??
各個工業強國似乎都有其獨特的工業設計“標簽”,那么作為新興制造業大國的中國,產品設計的標簽又是什么呢?“山寨、廉價”,可能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雖然很多中國企業的產品已經走出國門,在國際上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作為整體,中國產品的總體評價并不高。
互動話題:決定產品熱|賣的因素,什么最重要?
中國引入“工業設計”的概念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但很多的企業和設計人員仍然認為工業設計就是外觀設計,而我們接觸到的很多工業設計師所做的工作也僅僅是和外觀、包裝相關的工作。實際上,工業設計的內涵遠不止此,還牽涉到與相關技術的結合、對時尚潮流的把控、對市場需求的洞察,甚至與個人的藝術修養、社會國家整體的文化傳承都相關,是一門非常博大精深的學問。
董瑞豐設計的概念跑車
德國紅點獎唯一華人評委董瑞豐也認為,決定工業設計水平的因素是綜合性的,歐美等國工業設計的先進并非僅僅依靠天才設計師巧奪天工的設計創造,它背后整體的教育、文化藝術氛圍、企業環境等多方面的高水準,促成了一個個工業設計精|品的誕生。因此,中國工業設計的欠缺也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可以解決,而需要從整體上加以提高。
作為從1985年開始就涉足汽車造型設計,曾參與奧迪100、200、奧迪A6、A4、TT,大宇“藍龍”、“旅行家”、“曼蒂絲”等車型的設計開發,并連續5年擔任有工業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德國紅點獎全球評審團評委的頂尖設計師,董瑞豐對自己的成就充滿了自信,又對中國工業設計的現狀充滿憂慮。
工業設計:現狀、不足、未來
20多年里,董瑞豐輾轉德國、韓國、美國學習、交流設計經驗,甚至離職“一汽”,下海創辦公司。但他一直感慨中國缺乏高水平的工業設計師,全社會的工業設計氛圍也并不濃厚,他想辦一所專業汽車設計院校的愿望也一直未能實現,“因為招不到學生”。他認為工業設計教育是一個聯動機制,要辦設計學校,需要完備的制造平臺。“像醫學院一樣,必須有臨床實習。汽車設計學校也是一樣,我們根本就沒有實踐的地方。”
在他看來,當下中國的工業設計不盡如人意,關鍵的一點在于有效教育的缺失。“美國培養的是創新型人才,面向未來,而我們培養的是‘復印機式’的人才。就像美國的電影,拍的是未來,而我們的電影人只能拍過去和現在。”
董瑞豐認為,在這種不完美的教育體系下,培養出的只是工業設計領域的“從業人員”。
董瑞豐相信好的工業設計是成功打造品牌的最重要推手
從業人員并不具備一個真正藝術設計師的素養,包括豐富的生活閱歷、系統性的專業教育、對造型藝術的天賦和熱愛等等。
在中國以代工貼牌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全球訂單的時代,或許中國企業只需要工業設計“從業人員”就已足夠。但隨著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打造品牌”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與之相匹配的工業設計師的需求就更加強烈。
在董瑞豐看來,中國產品的未來一定是品牌,品牌就意味著設計,就一定要引入設計師體系,花真金白銀招募真正的設計師,而非僅僅把設計作為錦上添花的小角色。這就要理順企業家與設計師的關系,或者說企業家的觀念要轉變。
“設計師是有深度的,老板不要認為自己什么都會。經營一個企業,你要承認你不行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尊重設計師。老板要放權。”董瑞豐說道。在他看來,這是當下中國企業引入設計師體系亟需邁過的一道坎。
董瑞豐認為,工業設計要真正落地,需要變“技術性思維”為“創新性思維”:“創造不是技術,而是想象、設想,英文叫hypothesis,不是technology。中國不缺技術,缺的是創造。創新者拿的是品牌錢,技術拿的是加工錢。”董瑞豐指出。
不可否認,中國的工業設計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董瑞豐認為這歸根結底是與整個國家的文化氛圍和傳承相關的。他舉例說,德國以其汽車工業設計聞名,但實際上它的繪畫、建筑、雕塑等,無不體現和傳承著德意志設計的精髓。